
民珍电脑维修18805395173
组装电脑、电脑配件、网络周边
618大促!国补诱惑!欢迎收看品牌整机的秘密!
一、品牌主机能不能买?
对于电脑小白而言,买品牌主机存在一定风险。如果你缺乏基础硬件知识,那么大概率踩坑;那如果你既要又要(既要便宜又要性能),那你包踩坑的。本文结合典型配置案例,揭秘商家常用套路,助你避开整机选购陷阱。
二、品牌主机常见坑点解析
- 基础配置陷阱
请看下图中有什么陷阱?
这要是看不懂,建议恶补知识
01:看到这种i9级 CPU 直接绕道,看到旁边的小字了吗?E5-2686 v4 十年前的服务器 CPU,单核性能差、功耗高,完全无法满足2025年游戏与办公需求。连CPU 型号都不敢告诉你,能是什么好东西?藏着掖着必定有猫腻。
02:主板X99,基本上都是二手和翻新,而且已经停产,脸都不要了,这敢叫高端主板?只适合垃圾佬当玩具,但是!那不是小白或者不懂的你该考虑的,万一哪天出问题,数据丢了、硬件烧了,还没有售后,坏了没地方修,亏死。
03:内存就给你写个48G高频大内存,内存条的颗粒、型号、一概不写(这摆明了欺负你、调戏你不懂啊!)
04::亿储、七彩虹、麦光,你以为会是七彩虹?他肯定给你麦光这种品牌知名度低,颗粒品质和主控质量没有保证的啊,读写速度和稳定性估计也是一坨,还5倍速,他拿个更垃圾的,可不就快了5倍速度了?
05:只要是能买的电源都有3C认证,但是不影响它垃圾。
06:那显卡型号也没有,包是丐中丐的呀,还免费升级3070,正常3070确实比4060好,但是!!3070默认矿卡的呀!风险高。
再看看这个:
这个和上一个差不多,至少写了支持全新显卡,还三年质保,但是这种店铺质保就别指望是真的了。其他的都是一坨。然后离谱的来了,你猜它卖多少钱?
5599,对的你没看错,5599!!这一坨东西卖5599!你要是真买回去了,你朋友都要笑你一年。
有聪明的人就要说了,哎,那我买大品牌,御三家不就好了!
哎!不好意思!御三家也一样有坑,但是对于小白来说已经好很多。
01:大品牌也会有不写清楚显卡型号,硬盘、内存品牌颗粒和其他参数的。
02:大品牌主机也一样会存在主板或者一些配置缩水,但是要赚钱嘛,理解。
03:没有后期升级空间,这一类品牌主机的配置基本上都刚好够用的程度,你想要升级基本上得大换血。
三、小白怎么买品牌主机?
1、最好就是自己补功课,或者找知道的朋友帮你看一下。
2、不想补,也没有朋友怎么办?那我建议你找人工智能帮你看配置。
3、不想折腾,只想买品牌主机,行不行?可以,建议预算拉高,大品牌的五六七以上的主机还是可以的,6000以上基本上不坑,只是溢价多一点,但是胜在省事,有售后。
4、找民珍电脑看看比较专业的电脑推荐配置,基本上没什么问题,在各个价位都比较合理
6、谨记!没有既要又要的便宜好事情!!!谨记!没有既要又要的便宜好事情!!!谨记!没有既要又要的便宜好事情!!!重要的事情说三遍!!!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不负担风险的情况下,如何测试自己是否适合创业?
创业,是很多人的梦想。不知道多少人在上班不开心的时候,都曾幻想过自己创业当老板,然后每天只需要躺着收钱就好了。当然创业风险很大,亏钱的概率不是一般的大,能活一年的创业者已经是十不存一,而且亏的还不是一点点钱,很多人多年的积蓄直接全部亏光。如果能提前知道自己是否适合创业就好了,这样可以只赚不亏。实际上,还真有这样的办法。创业其实并不是赌博,运气的概率有,但并不是最重要的。 创业的前提 什么样的人才适合创业?是坚韧不拔的人?还是嗅觉敏锐的人?很多压根没创业成功过的人,写出了一堆乱七八糟的书,总结什么才是创业成功的奥秘。如果你看到了类似下面这样的东西,那这本书就可以直接扔了,绝对是那种看似很有道理,但浪费几天时间读完之后发现对自己毫无用处的东西。
越花里胡哨编名词的东西,越垃圾。实际上创业有一个最基础的前提条件,那就是能独立存活。所谓独立存活,就是仅靠你自己这个人,就能从社会上赚到钱。这是创业者最最基础的要求。创业者不一定很强,打工者也不一定很弱。你靠自己一个人,能买面粉,有一个炉子,能卖烧饼,每天能独自一人靠卖烧饼赚到能养活自己的钱。此时你就可以创业了,虽然你创的业很小,但这是正儿八经的创业。你很牛,有很强的管理才能,在世界500强企业当大区经理,年薪破千万。但你没有形成产销一条链,甚至连产销链条的一小截都没掌握,只能负责其中的一个环节,脱离了公司之后,你一毛钱赚不到。那么你就不适合创业,擅自创业必死无疑。即便你在这个公司做的不开心,也只能跳槽到另外一个公司当大区经理。卖烧饼的年收入,也许只有这位打工仔的1%,但确实是创业者,而且是成功的创业者。这个大区经理的年收入虽然可能是那位卖烧饼的100倍,但确实是打工者,而且是创业必死的打工者。当然这两个例子都是极端举例,这个举例是为了方便大家迅速了解打工者和创业者的区别。为什么创业者必须要有独立存活的能力?不管你是开烧饼摊还是开上百人的公司,创业者手下的所有员工,都是指望着创业者吃饭的。所有的经营方向,所有的盈利模式,都由创业者本人来确定,没道理,也绝无可能由手下员工来确定。你是创业者,但要记住你只是个创业者,你家没有皇位,世界不会顺着你的意思来运转。你自己都不知道怎么才能赚到钱,招人有啥用?招的越多你亏的越惨。所以,成功的创业者一定是赚钱非常猛的个体,猛到普通员工都不敢想象那种。有很多毒鸡汤说,打工和创业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思维,你也许不适合打工,但或许适合创业当老板。不试试悬崖上跳下去,你怎么知道自己是不是一只会飞的雄鹰呢。这鸡汤太毒了,因为这么跳的鸡,最后都成了
实际上打工很成功的人,不一定能当老板,但能当老板的人,打工都一定很成功。特指普通人白手起家的那种,家里直接给几个亿练手的不算。我见过的很多白手起家创业成功的小老板,无论是互联网的还是实体的,都曾经有过打工经历,而且很牛逼。如果你打工做不到公司经理,打工赚不到年入百万,擅自开公司创业,基本就是个死。我举几个知名创业者的例子给大家看一下,真正的创业者,在创业之前的个人赚钱能力有多恐怖。刘强东的名声,在美国桃色事件后大大受损,如果不考虑这个桃色事件带来的坏名声,那他简直是白手起家创业者的经典案例。刘强东家很穷,不是一般的穷,真正的山村出身。1992年,刘强东以680的高分考上了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因为没有学费,全村的人凑出了500块钱和76个茶叶蛋,刘强东把这500块钱缝在了内裤里,带着全村的希望来到了北京。从大一开始,刘强东就开始疯狂的做各种兼职来养活自己,家教、抄信封等什么都做。1993年,大二的刘强东自学了编程,到处给人编管理系统,赚了很多钱。赚多少钱呢?至少十几万。90年代,以一个大学生的身份赚到的。1995年,刘强东盘下了一个餐厅,招了很多员工,因为自己还要上学,所以餐厅放手给员工进行自我管理了,导致亏损惨重。仅仅2个月这个餐厅就倒闭了,刘强东亏损了20多万。这是1995年的20多万,那个时候大学毕业生一个月的工资还不到1000块,一年也就一万收入,20万够一个普通大学生20年的收入。刘强东上学的时候,就赚了这么多钱。虽然都亏没了,但这也足以证明了刘强东的赚钱能力,让人震惊的赚钱能力。问个问题,你当学生的时候,做兼职赚了多少钱?1996年7月,刘强东从人大毕业,进入了一家日资企业打工,还自己开饭店欠下的几万债务。1998年,还清欠款,又攒下了一笔钱的刘强东,带着1.2万本金来到了中关村,创立京东,卖VCD刻录机。1999年,刘强东卖出去了1000万的销售额,所有员工只有7人。2001年,刘强东的盈利正式突破1000万。那是2001年的1000万,当时北京二环100平米的房子只要20万一套。2003年,因为SARS,刘强东正式创业京东商城,开始走网络销售,也就是我们今天见到的京东。仅凭自己,没有一名员工,农村出来的刘强东可以在1995年赚到十几万。只靠一个小柜台和7名普通员工,刘强东在1999年卖刻录机都能卖出去1000万。这就是刘强东拥有的赚钱能力和独立存活能力。如果你也有这么强的能力,我可以拍胸脯保证,你创业成功率是100%,无论开始失败几次,最后一定会成功,运气只会决定你最终的身家是几亿还是几百亿而已。同为电商巨无霸创始人,马云那边的经历也具有代表性。1988年,马云毕业于杭州师范学院外语系,正儿八经的大学生,88年的大学生。不仅如此,马云还在大学里当了学生会主席,并担任了两届杭州市学联主席。毕业后马云没有去创业,而是当了一名英语教师,老老实实教英语。然后马云被评选为杭州市十佳教师,还牵头成立了西湖边上杭州第一个英语角,并在杭州翻译界打出了名气,很多人慕名而来,请马云做翻译。因为赚钱的业务太多,马云忙不过来,就招聘员工,成立了一个翻译社。这是马云的第一次创业。和刘强东一样,第一次创业失败了,亏的好惨。1995年,工作7年后的马云,拿出了7000元的积蓄,做中国黄页。1996年,马云用了一年的时间,做出了700万的营业额,那可是1996年。1997年,外经贸部准备成立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找到了马云,答应给200万的启动资金和30%的股份。于是马云用了15个月的时间,带着几个人,把外经贸部需要的一系列网站全给弄出来了,并做出了287万的净利润。但因为体制问题,30%的股份无法落实,能给马云的只有几千一个月的工资,其他什么都没有。于是马云回到了杭州,并在1999年,拿出仅剩的一点点钱,带着十几号人,在一个民房里创立了阿里巴巴。你羡慕阿里巴巴的同时,要好好思考一个问题。外经贸部这么高级的官方部门,为什么在1997年成立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的时候,找马云来操盘?那时候的马云,手底下没有几万人,只有几个人。这就是为什么阿里巴巴是由马云来创立,而不是蔡崇信的原因。在刘强东和马云未创业之前,手底下一个员工都没有的时候,他们取得的成就,你能做到么?刘强东和马云招了几个普通员工就做出来的成就,你能做到么?能做到,那你就一定可以创业成功。功成名就的大老板,确实可以依靠员工赚钱,比如说今天的刘强东和马云。但是创业者,在创业阶段,一定是依靠自己赚钱,无一例外。 创业者都是多面手 创业者除了必须拥有独立存活能力和赚钱能力之外,还有一个能力必须要具备,那就是多面手能力。正常的创业者,我说的是白手起家那种,都必须是多面手,也就是公司里的任何职位,你都可以做。除非你爹给了你5个亿,否则你一定要拥有这种能力。因为在创业的前期,资金很缺乏,员工人数很少,流失率也大,每一个岗位都随时可能缺人,一旦缺人就只能由老板自己顶上。
如果你觉得创业就是招一帮人给自己打工赚钱,自己只需要出钱就可以了,那你就大错特错了。因为有钱的人太多了,很多人只敢理财赚钱,如果创业只靠钱就行了,凭啥轮到你来创业?抱着存够几十万就能创业这样想法的人,必然会亏光老本,创业失败率也是100%,因为你没有弄清创业的本质。刘邦当皇帝后曾经说过: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我不如张良;组织粮草、组织后勤,我不如萧何;领兵打仗我不如韩信,但是我当了皇帝。后人以此证明知人善用的重要性,也以此为依据,论证当老板不需要是多面手,也不需要很强,甚至啥都不会也行,只要会用人才就行了。这简直是大错特错。张良什么时候给刘邦打工的?是刘邦当小混混的时候么?当然不是,张良给刘邦打工的时候,刘邦已经带兵2000余人了,称霸一方。每月给2000人发工资的老板是一个什么概念?这绝对不算创业者,是典型的大型企业。而韩信给刘邦打工的时候,刘邦已经是能和项羽沙场对弈的诸侯了。刘邦当初创业的时候,是自己运筹帷幄,自己组织粮草,自己带兵打仗,靠自己拼出了一方天地,才会有人投奔。干到2000兵马,张良才来,干到2万兵马,韩信才来。很多所谓的创业者,连发3个兵马的工资都心疼,却天天做张良韩信来投,自己当刘邦的美梦,那可不就是白日大梦么。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创业成功的人,收入很高,会阶层跃升。但并不是只有创业当老板才能阶层跃升,很多高管的工资也很可怕,年薪千万甚至年薪破亿的打工人,其实阶层碾压了99%的老板。为什么会有打工人年薪破亿,怎样做才会年薪破亿?因为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员工和老板的差距很大,但实际上员工和员工的差距也很大。不仅仅是收入的差距大,能力的差距也很大。刘邦礼贤下士,纳天下英才为己用,但手下依然有几十万士兵,干到死也只是个士兵。礼贤下士,礼贤的是张良、韩信等人,而不是随处可得的千军。为什么刘邦对千军不在意,而对一将这么在意。因为一将无能,累死千军,带头人不行真的会坑死自己手底下的一大帮兄弟。不论是对这千军负责,还是对自己的江山负责,刘邦都必须善待那难求的一将,给他们很高的工资。一千个年薪10万的普通士兵,和一个年薪破亿的韩信。谁选韩信,谁赢。因为给韩信配几个负责招兵的人事,就能很短的时间重新招来千军并训练成军,但你用再多的人事,也很难招到下一个韩信。所以,韩信工资高。那么问题来了,你是千军,还是一将?你需要怎么做,才能成为一将?很多人打工失败,在职场不如意,听信毒鸡汤,想创个业试试看,赌一把运气,看自己是不是当老板的命。那我今天很明确的告诉你,不用试,你绝对不是当老板的命。能当老板的,一定是那些在职场上如鱼得水的人,因为当老板的难度远远大于当员工。信我这句话,你可以少亏好多钱,好多好多钱。不管是能力的竞争,背景的竞争,裙带关系的竞争,甚至拍马屁的竞争,这些竞争都不单单只存在于办公室,一样存在于公司老板的竞争之间。连职场同事都竞争不过,你想开公司去和那些残酷搏杀出来的老板们同台竞技?请问,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低成本的创业办法 拿破仑不是一开始就当皇帝的,他是从列兵干起的。希特勒也不是一开始就当元首的,他也是从列兵干起的。而毛泽东,同样不是一开始就当领袖的。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后,还在读中学的毛泽东参军,成为了一名列兵。1912年,清政府被推翻后,毛泽东退伍,回学校重新读书。1918年,毛泽东师范大学毕业。毕业后,毛泽东也没创业,而是去了北大图书馆,应聘当了一名管理员。1919年,毛泽东开始在《湘江评论》上撰写文章,传播革命思想。1920年,毛泽东接触了共产主义思想。1921年,毛泽东参加了中共一大,任中共湘区委员会书记,领导工人运动。1923年6月,毛泽东出席中共“三大”,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参加中央领导工作。然后,毛泽东一直担任中共高级干部岗位,但并没有领袖地位。1935年1月,在遵义会议上,毛泽东才被确认为中央领袖。此时,距离毛泽东第一次参军闹革命,已经过去了24年。没有人可以一开始就当领袖,你需要一步步的证明自己很强,比所有人都强。创业也是一样的道理,除非你家里有矿,老爸钱很多,否则你想当老板,白手起家当老板,就必须一步步的证明自己很强,比所有人都强。因此,合格的创业者其实很少,这是比顶级高管还稀缺的人才。社会上的倾轧和陷阱,是办公室里的100倍。自己和老板之间的差距真的只是本金的人,才是真正有潜力创业的人,觉得打工很难受所以要创业的人,纯粹是送人头。创业本质可以归纳为资源变现,无论是你个人的才华,积累的客户,哪怕是你爹给你的钱,甚至是你爹的背景,这其实都可以算资源。有这些资源,你才可以创业。讲完了上面的论证,就可以开始给大家说办法了,如何在不负担风险的情况下,低成本的测试自己是否适合创业。当你接受只有最强的打工者才能脱颖而出当老板,而不是听信毒鸡汤,认为创业是否成功完全是靠命,和赌博没区别的时候,我给你建议的办法,你才能听得进去。前几年奶茶店很火,很多人都曾幻想过自己开个奶茶店当老板,于是我就以奶茶店举例。如果你想开奶茶店,也攒够了几十万本钱,那么千万别直接投入本钱,这和烧钱没区别,你连个响都听不见钱就没了。首先你先去找一家奶茶店打工,积攒工作经验,摸清奶茶店运转的种种规律。然后去招聘网站上,应聘当奶茶店的店长。如果你被一个老板给拒了,那也许是这个老板SB,没关系,继续投简历。如果你被十个老板给拒了,也许是这些老板都SB,没关系,继续投简历。如果你被100个老板给拒了,那是你自己SB,建议放弃开奶茶店创业这条路,或者重新回去当店员积累经验。如果你顺利的通过了这一道关卡的筛选,那我们就来到了第二关。当你成为这家奶茶店的店长时,这其实就等于是你自己创业了。因为这家店全部由你主管,所以一切都和你亲自创业没有区别。当然由于钱不是你投的,所以收益和股权也不归你,但投资失败的风险也不归你,你只负责无风险的拿工资。这是最佳的创业练手对象。这家店在交给你之后,如果你竭尽全力的去努力,店铺的业绩是大幅提升,还是和以前持平,或者是倒退。你可以通过店铺的业绩对比变化,得出自己的经营能力。同时,继续向你的老板学习和揣摩这个行业的一切。当你觉得你可以把店管的很好很赚钱,和老板的差距仅仅只有本钱的时候,你就达到了可以开奶茶店的标准。此时你开始创业,失败率很低。如果你想从事的是其他行业,那么同理类推,你首先要在这个行业的创业公司里达到高管级以上,拥有独当一面的能力,成为整个公司不可或缺的人才时,你才有创业的资本。
创业绝不是赌博,真正有本事的人哪怕创业失败也不会伤太多元气,可以很快的从头再来,因为他凭自己一个人就有赚钱造血的能力,需要的本钱其实很少。而除了自己打工攒的那点钱,其他一无所有的人,创业失败后才会真正的元气大伤,偏偏这些人还是创业必败的。想清楚这些你就知道怎样去创业了,所以我反复强调,创业之前,一定要在你想创业的行业,打工打出个名堂出来。劝人创业,并非一定是天打雷劈,只有没本事的人才会创业必亏。如果你真有本事,那我劝你早日创业。今天我掏心窝子的和大家说这些道理,是希望大家少走一点弯路,能救一个算一个。
速度高达 17600 MT/s 的超快 DDR6 内存有望于 2027 年推出
下一代 PC 内存已在筹备中。DDR6 预计将于 2027 年问世,各大芯片制造商正在为更快、更高效的系统奠定基础,这将再次提升从游戏设备到 AI 工作负载等各个领域的标准。
DDR6 标准于 2024 年底起草,预计将于 2027 年实现商用。据台湾行业刊物《商业时报》报道,三星、美光和 SK 海力士的原型设计工作进展顺利,目前正将重点转向控制器开发。据报道,这些公司还在与英特尔和 AMD 合作进行接口测试,预计平台验证将于明年开始。
两家主要的 x86 芯片制造商都计划在其下一代 CPU 中支持 DDR6,为其在 AI 服务器、高性能计算 (HPC) 系统和高端笔记本电脑中的广泛应用铺平道路。据业内人士称,DDR6 将比 DDR5 带来重大的架构升级,默认速度从 8800 MT/s 起跳,最高可达 17600 MT/s,是当前 DDR5 官方极限的两倍。一些报告表明,超频模块最终可能达到 21000 MT/s 的速度。
DDR6 的另一个关键升级是其多通道架构,具有四个 24 位子通道。与 DDR5 的双 32 位布局相比,这种设计提高了并行处理、数据流和带宽效率。然而,这也对模块 I/O 设计和信号完整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内存制造商将 CAMM2 定位为 DDR6 的关键规格,尤其是在笔记本电脑和其他紧凑型设备中。与传统的 DIMM 和 SO-DIMM 相比,新的模块设计有望带来更佳的性能、更高的容量和更高的效率。华硕和芝奇最近展示了一款以 DDR5-10000 速度运行的 64GB CAMM2 模块,凸显了该格式的潜力。
继 DDR6 草案发布后,联合电子设备工程委员会 (JEC) 于本月初发布了 LPDDR6 最终草案,使半导体公司、内存制造商和芯片设计人员能够在统一框架下开始测试和验证。据韩国媒体 The Guru 报道,高通、联发科和新思科技已开始为其硬件开发LPDDR6 支持,而多年来一直致力于该标准的三星和 SK 海力士计划在年底前开始量产 LPDDR6 模块。
你的电脑为什么会卡?看完就明白了...(下)
一、电脑卡顿的硬件原因
内存不足
内存作为电脑运行时暂时存储数据的地方,其容量不足会严重影响数据处理速度。当我们同时运行多个程序或处理大型文件时,如果内存不够,系统就会频繁地在内存与硬盘之间进行数据交换,这个过程被称为“虚拟内存”。但硬盘的读写速度远低于内存,导致电脑反应迟缓,出现卡顿。
硬盘读写速度慢
硬盘分为机械硬盘(HDD)和固态硬盘(SSD)。机械硬盘由于其机械结构的限制,读写速度相对较慢。当系统需要读取或存储大量文件时,机械硬盘的响应时间较长,会造成明显的延迟。相比之下,固态硬盘具有更快的读写速度,但如果电脑仍使用老旧的机械硬盘,或者固态硬盘容量过小、使用过度导致性能下降,也会导致文件读取和存储的卡顿。
处理器性能低
处理器是电脑的核心,负责处理各种计算任务。如果处理器性能不足,在面对复杂的多任务处理或运行大型软件时,就会显得力不从心,无法高效地完成任务,从而导致卡顿。特别是在如今软件功能日益强大的情况下,老旧或低端的处理器可能难以应对。
显卡性能差
对于图形处理需求较高的任务,如游戏、3D 建模、高清视频播放等,显卡性能至关重要。性能差的显卡无法及时渲染出高质量的图形,导致画面卡顿、掉帧,影响视觉效果和操作体验。此外,一些专业图形设计软件也对显卡有较高要求,显卡性能不足会使工作效率大幅降低。
二、电脑卡顿的软件原因
系统垃圾文件过多
在我们日常使用电脑的过程中,系统和软件会不断产生临时文件、缓存文件等垃圾文件。这些垃圾文件日积月累,会占用大量的存储空间和系统资源。据统计,一个长期未清理的电脑系统,垃圾文件可能会占据数十个GB的空间。当系统需要处理其他任务时,不得不花费额外的时间和资源来应对这些垃圾,从而导致电脑运行变得迟缓,出现卡顿现象。
运行的软件过多
同时开启多个软件会使内存和CPU的使用率飙升。例如,在进行视频编辑的同时还运行大型游戏和多个网页浏览器,很容易导致内存和CPU资源被过度占用。根据实际测试,这种情况下,内存使用率可能会超过80%,CPU使用率甚至可能达到100%,使得电脑无法及时响应其他操作,进而引发卡顿。
软件安装不规范
很多软件在安装时默认选择系统盘作为安装路径,如果不加以更改,系统盘空间会被大量占用。一旦系统盘空间不足,系统的运行就会受到影响。有数据显示,当系统盘剩余空间不足10%时,电脑卡顿的概率会显著增加。
病毒和恶意软件的侵扰
病毒和恶意软件是电脑卡顿的重要原因之一。它们不仅会占用系统资源,还可能篡改系统文件、窃取用户数据。比如某些勒索病毒,会加密用户的重要文件,导致系统性能急剧下降。而一些恶意软件会在后台悄悄运行,大量消耗CPU和内存资源,让电脑陷入卡顿状态。
三、电脑卡顿的系统原因
系统版本老旧
电脑系统版本老旧是导致卡顿的常见原因之一。随着时间的推移,软件和应用程序不断更新,对系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老旧的系统可能存在诸多漏洞和性能缺陷,无法很好地支持新的软件运行,从而导致卡顿。一些老旧系统可能不再获得官方的安全更新和性能优化,使其更容易受到安全威胁,并且在处理复杂任务时效率低下。
系统设置不合理
不合理的系统设置也会让电脑变得卡顿。例如,开启了过多的特效,如窗口动画、菜单动画等,虽然能增加视觉效果,但会占用大量的系统资源。还有一些默认的电源管理设置可能会限制电脑性能,导致在需要高性能时无法充分发挥硬件的能力。
自动更新功能
自动更新功能在后台运行时,可能会占用大量的系统资源。特别是在更新过程中,系统需要下载更新文件、进行安装和配置,这可能会导致电脑在一段时间内运行缓慢。而且,如果在使用电脑的关键时刻进行自动更新,会严重影响用户的操作体验。
驱动程序问题
电脑的各种硬件设备需要合适的驱动程序才能正常工作。如果驱动程序版本过旧或者不兼容,可能会导致硬件性能无法充分发挥,甚至出现故障,进而引发电脑卡顿。例如,显卡驱动不匹配可能导致游戏画面卡顿,声卡驱动问题可能影响音频播放的流畅性。
系统服务过多
Windows 系统中默认开启了许多服务,有些服务可能并非用户所必需。这些不必要的服务在后台运行,会消耗系统资源,导致电脑性能下降。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关闭一些不常用的系统服务,以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
四、解决电脑卡顿的有效方法
优化系统设置
关闭不必要的启动项
打开任务管理器,切换到“启动”选项卡,禁用那些非必要的自启动程序,如一些即时通讯软件、音乐播放软件等,减少开机时的系统资源占用。
关闭特效
右键“此电脑”,选择“属性”,进入“高级系统设置”,在“性能”选项中关闭一些不必要的视觉特效,如窗口动画、淡入淡出效果等,提升系统运行速度。
清理磁盘空间
删除垃圾文件
使用系统自带的磁盘清理工具或第三方清理软件,清理系统和软件产生的临时文件、缓存文件等垃圾文件,释放磁盘空间。
卸载不常用软件
打开“控制面板”中的“程序和功能”,卸载那些长期不用的软件,减少系统负担。
安装杀毒软件
选择一款知名的杀毒软件,如360 安全卫士、腾讯电脑管家等,定期进行全盘扫描,及时查杀病毒和恶意软件,保障系统安全。
硬件升级
增加内存
如果电脑内存不足,可根据主板支持的类型和最大容量,添加内存条,提升数据处理能力。
更换硬盘
将机械硬盘更换为固态硬盘,或者为电脑添加一块大容量的固态硬盘,提高文件读写速度。
升级处理器或显卡
根据电脑主板的兼容性和自身需求,升级性能更强的处理器或显卡,以应对复杂的计算和图形处理任务。
通过以上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可以有效地解决电脑卡顿的问题,提升电脑的性能和使用体验。
你的电脑为什么会卡?看完就明白了...(上)
在选购电脑时
CPU一直是最被看重的参数之一
但有多少小伙伴只知道和店员说着CPU
却从来不知道它的真正含义呢
我们每天使用手机软件,以及在电脑上写方案、敲代码、制作PPT等所有计算机软件的计算,都需要CPU的计算。
此外,航天飞船的制造需要CPU进行前期建模工作;发射时间、轨道、天气预测、燃料都需要CPU的模拟计算;发射后的实时追踪、内部调度及处理应急问题也都需要CPU精准的计算。
可以说,21世纪,CPU在生活、工作及科学等方方面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今天我们来研究一下:
什么是CPU?
CPU的原理是什么?
CPU和GPU有何联系?
CPU
中央处理器,简称CPU,是现在电子计算机的核心元件,也是信息时代最主要的器件之一。
CPU的功能主要是处理计算机软件的数据,将人类的命令转化为机器语言,并对其他计算机中的设备,如内存、显卡、主板等“提出命令”。在整台计算系统中,它扮演“老板”的角色。
更形象地说,CPU就是人类的大脑,一切信息都需要它的参与或思考。
CPU由三部分组成:运算器、控制器与寄存器。
运算器主要是负责执行任务,可以理解为“打工人”,它的任务是负责直接计算相关数据;
控制器类似于“领导”,任务就是针对不同的需要,给“员工”下达不同的命令;
寄存器则可以理解为控制器和运算器之间联络的小组,也可以理解成“秘书”,它的主要工作是协调控制器和运算器。
寄存器这个“部门”的事情非常繁琐,控制器会让它给运算器下达命令,运算器运算的数据太多,也会让寄存器暂时先寄存一部分。所以,当数据过多时候,寄存器忙不过来就只能暂时招收一些“临时工”——高速缓存。
在寄存器完成不了工作时候,就调用高速缓存来存储数据。当然临时工也会有等级:一级缓存、二级缓存和三级缓存。如果三缓也耗尽,那就交给CPU外的内存来缓存。
但是,如果内存也不够了怎么办呢?这时候,你的电脑就开始卡顿了。
CPU运行
在一个庞大的部门中,必须要制定相关的行为规范,才让控制器能按照规则来下达命令。这一行为规范就是指令集。
不同设备的指令集可能会不一样。例如,我们的计算机用的就是复杂指令集x86,而手机处理器的指令集就是精简指令集ARM。这两种指令集最大的区别,就在于设计者考虑问题的方式。
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命令一个人吃饭,我们应该怎么发布指令呢?
• 直接对他下达“吃饭”的命令。
• 命令他“先拿勺子,再舀起一勺饭,然后张嘴,之后送到嘴里,最后咽下去”。
从这里可以看到,对于“命令人吃饭”这件事,可以复杂也可以简单。而如何训练那个人,则出现不同的理解。
有人认为,如果我首先给接受命令的人以足够的训练,让他掌握各种复杂技能(即在硬件中实现对应的复杂功能),那么以后就可以用非常简单的命令让他去做很复杂的事情——比如只要说一句“吃饭”,他就会吃饭,这就是“复杂指令集”的思路。
但是也有人认为这样会让事情变的太复杂,毕竟接受命令的人要做的事情很复杂,如果你这时候想让他吃菜,那还得再训练吃菜的技能。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不把事情分为许多非常基本的步骤呢?
这样的话,虽然下达命令的人稍微累一点,但只需要接受命令的人懂得很少的基本技能,就可以完成同样的工作——比如现在我要他吃菜,只需要把刚刚吃饭命令里的“舀起一勺饭”改成“舀起一勺菜”,问题就解决了,这就“精简指令集”的逻辑。
从利用这两种指令集的设备,我们就可以看出指令集的区别了。
• 性能:ARM强在效率,在一些任务相对固定的应用场合,其优势就能发挥得淋漓尽致。而x86则在专业软件或者综合性工作方面,依然是“大哥”。
• 扩展能力:手机方面,可能直到淘汰产品,我们都不会自行加装例如内存、存储等扩展设备,奉行的原则是够用就好。而计算机可以通过桥接方式扩展许多设备。
• 功耗:X86的计算机性能强,但是功耗一直居高不下,ARM方的手机则大概只有几瓦的功耗,因此它更适于便携化与移动化。
CPU和GPU
随着新兴技术的兴起以及突如其来的疫情,共同推动了GPU市场的迅猛发展。GPU是英文Graphics Processing Unit的缩写,是一种专门为PC或者嵌入式设备进行图像运算工作的微处理器。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副教授杨旭东表示:
CPU和GPU有很多相同之处,比如两者都是为了完成计算任务而设计的处理器,都遵循冯 · 诺依曼计算机体系结构。但它们的差别也很明显,CPU的结构属于单指令单数据处理结构,逻辑计算能力强;GPU则是单指令多数据处理结构,数据处理能力强。
也就是说,CPU擅长统领全局的复杂逻辑计算,而GPU擅长数据并行计算,因此特别适合处理量大且统一的数据。
对于复杂的2D渲染处理或3D图像处理,CPU就要花费很多的资源去处理,这不仅会降低其他方面的工作效率,也会影响使用体验。于是CPU就将一些高帧率的游戏画面和高质量的特效交给GPU去处理。
但另一方面,GPU无法单独工作,必须由CPU进行控制调用才能工作。CPU发出指令以后,GPU领取到属于自己的任务才开始工作。
GPU最早是在个人电脑上使用,为了解决多媒体数据处理,后来在移动智能终端上应用,如今人们又把GPU放在服务器端,俗称服务器GPU。随着通信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数据处理越来越多放在服务器计算。杨旭东表示,如今服务器GPU既可以进行专业可视化、计算加速、深度学习等应用,也支持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一系列技术的发展,有望成为GPU行业未来应用的重点。
数据备份--------成为电脑高手的第一步
去年黑五的时候买了一台国外的云服务器,不得不说价格是真实惠,一年的费用加域名还不到100元人民币,并且后期续费也是这个价!(我在本博客置顶的文章有介绍,不过一般节假日搞活动的时候才有)双核1GB的内存,14GB的SSD硬盘建个人博客,搭建一些小型网站还是绰绰有余的!不过高兴的时候并不太长,就在昨天我手贱点了一下“摧毁”我记得当时弹出一个对话框,大概意思是“此操作不可逆!并且不退款!”我当时理解的“摧毁”只是销毁数据,谁知道把我服务器一并删除,并且不能建立!当我反应过来的时候已经为时已晚了!损失服务器半年的费用还是次要的!主要是我辛苦建立的数据丢失了,好在我在几个月以前有过一次备份!但即便是这样重新恢复数据还是用了一上午的时间!想想当时太大意了!认为这是一台备份服务器不太重要,就没有太上心!其实我就是有完整的数据备份,恢复数据还是要一定的时间的,记得有一次我有完整数据备份的情况下恢复网站都用了一个多小时的时间!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越来越感到时日不多了!我们应该把有限的时间用在有意义的事情上!,今天上午我已经写邮件给厂商,希望能帮我恢复服务器,唉!听天由命吧!
感兴趣的小伙伴想买这样质优价廉的服务器,赶快点击链接注册一下帐户,等黑五这样重大的节假日下手一台云服务器吧!https://app.cloudcone.com/?ref=12474
重磅!新型细胞技术“治愈”糖尿病 距离全面应用还有多远
《科创板日报》5月11日讯(记者 徐红)新型干细胞技术“治愈”糖尿病。
自去年以来业界就不断有消息传出,中国科学家团队通过干细胞治疗,接连实现了1型、2型糖尿病的功能性治愈。
基于前期研究进展,一款由中国科学家开发的干细胞再生移植疗法(E-islet 01)在近期正式获批临床,成为中国第一个、全球第二个进入临床试验阶段的异体通用型再生胰岛产品。
而在更早之前的2024年12月,另一款同样用于治疗1型糖尿病、但使用自体体细胞来源的干细胞再生移植疗法——RGB-5088胰岛细胞注射液已经获批临床。
值得关注的是,与年初获批上市的国内首个干细胞治疗药品——艾米迈托赛注射液,这是一款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产品不同,E-islet 01和RGB-5088胰岛细胞注射液都是一类诱导多能干细胞产品(iPSC)。

诱导多能干细胞是一种新型的干细胞技术,截至目前全球范围内尚无iPSC衍生的干细胞产品获批上市。
科学家们是如何利用iPSC技术来治愈糖尿病的?糖尿病如果被治愈了,那么整个糖尿病用药市场会不会因此被颠覆?......随着多个iPSC衍生胰岛干细胞产品在国内陆续进入临床,这些问题也牵动了很多人的心。
▌中国科学家开发新型再生胰岛产品治疗糖尿病
事实上,和肝移植、肾移植等器官移植手术一样,通过胰岛移植实现糖尿病的功能性治愈早在二十多年前就可以实现。
2000年,加拿大Shapiro团队建立了埃德蒙顿方案,将人胰腺组织供体中的胰岛在体外分离以后,移植入1型糖尿病(T1DM)患者体内,可以使其完全脱离外源胰岛素注射,血糖恢复至正常水平。
胰岛移植也被认为是目前治疗T1DM最有潜力的方法。2023年6月,美国FDA批准了同种异体胰岛疗法Lantidra的上市申请,用于治疗T1DM,这是全球首款从人供体获取胰岛用于糖尿病治疗的细胞产品。
不过,这种从捐献者的胰腺中提取胰岛组织进行移植的传统方法,往往会受限于人供体器官严重不足等问题,还远远无法满足临床的巨大需求。
为此,科学家们一直在积极探索新的胰岛细胞来源,包括利用人胚胎干细胞(ESCs)或者诱导多能干细胞技术培养胰岛细胞等。
其中,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技术在近年来尤其备受瞩目。这项技术曾在2012年获得诺贝尔奖,其核心原理的是将我们身体中已经分化好的成体细胞,比如皮肤细胞、血液细胞等进行“重编程”,让它们回到类似胚胎干细胞的多能状态,从而拥有了分化成各种细胞类型(如胰岛细胞)的神奇能力。因此iPSCs又被称为人造胚胎干细胞。
在过去,人胚胎干细胞曾是研究的重点,但由于胚胎干细胞的获取涉及伦理问题,其应用因此受到限制,而诱导多能干细胞技术不需要用到胚胎细胞或者卵细胞,所以不存在这些伦理上的争议。
“此外,iPSC技术还是一个更容易成药的方向。简单来说,就是利用这种技术可以人为地标准化生产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多能干细胞。”
“对比现在很多研究是利用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糖尿病,虽然间充质干细胞的来源比较广泛,但需要从骨髓、脂肪、皮肤、脐带血等各种组织中获得和提取,提取还存在一定的不便之处。”泰康资产投资总监段铮向《科创板日报》记者解释称。

公开报道显示,此次获批临床的E-islet 01,其创新性就在于是将健康供体来源的血液细胞通过iPSC技术转化为内胚层干细胞,再以内胚层干细胞为原材料制备出与健康胰岛结构、功能一致的再生胰岛。
内胚层干细胞的优势是在体内不会增殖致瘤,还能高效精准分化为胰岛、肝脏等细胞,是理想的细胞原材料。
在临床应用中,其输注过程也十分简便。“患者仅需局部麻醉,通过一个小穿刺将其输注到肝脏的门静脉中,这些细胞就能够定植,并开始发挥功效。”据上海长征医院副院长、器官移植中心主任殷浩介绍。E-islet 01正是殷浩教授团队与中国科学院程新教授团队长达十余年的潜心研究成果。
除此之外,国内还有另一支研究团队同样以独特的“中国方案”,为构建更安全的iPSCs做出了重要贡献。
昌平实验室、北京大学邓宏魁团队开创性地开发了化学小分子诱导技术,并利用该技术实现了人自体脂肪细胞向胰岛细胞的重编程。
邓宏魁教授与杭州瑞普晨创科技有限公司联合研发的这一“自体生长的糖尿病疗法”, 也就是瑞普晨创的RGB-5088胰岛细胞注射液已于2024年12月获批进入临床,是国内首个用于治疗1型糖尿病的多能干细胞产品获批临床实验 。
据杭州瑞普晨创公司相关研发人员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称,这项技术的重大创新之处在于获得多能干细胞的方式。和获得诺贝尔奖的日本科学家的方案相比,化学小分子诱导技术不需要转基因,因此更加接近自然再生的过程,也更加安全可控。
▌疗效喜人!患者治疗后可摆脱药物依赖
一直以来,制药企业靠着生产治疗糖尿病的药物如胰岛素、口服降糖药等,赚得盆满钵满。糖尿病患者还需要用到很多的医疗器械,包括血糖仪、胰岛素泵等。
所以如果糖尿病被治愈,那几乎就是在医疗行业里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将引发一连串的行业大变革。
“我们在看到干细胞治愈糖尿病的相关新闻之后,确实很关注,公司内部还专门组织召开了研讨会评估影响。”在收到《科创板日报》记者的采访问题之后,有胰岛素生产企业这样回复称。
那么,iPSC衍生的干细胞产品治疗糖尿病效果到底如何?
目前来看,虽然在国内已经开展的临床前研究中,接受治疗的患者数量还有限,但这些患者都取得了不错的疗效,治疗后基本能够停药或停止注射胰岛素。

2021年7月,殷浩教授团队曾利用自体干细胞再生疗法成功治愈了一位有25年病史的2型糖尿病患者。术后第11周,这名患者便脱离了外源胰岛素用药,口服降糖药逐步减量,48周后则实现了彻底停药。
截至去年5月,近两年半的术后随访数据显示,这名患者再未出现低血糖或严重的高血糖发作。
4个月后,2024年9月殷浩团队再次披露,团队利用相关疗法,进一步成功治疗了多位脆性1型糖尿病患者,帮他们稳定了血糖调控,并彻底脱离了胰岛素治疗。
邓宏魁团队则是通过化学重编程干细胞再生疗法,让一名1型糖尿病患者获得了功能性治愈。据最新消息,这名患者在移植完成75天后就不需要再打胰岛素,并稳定持续近2年。临床试验中的另外两名患者也已超过一年无需外源性胰岛素维持。
从事iPSC干细胞研究多年的李琴(化名)认为,这样的结果称得上激动人心。但中国患者目前积累的治疗数据整体而言依然不够,一般1期临床试验至少要做到9~15名患者,才能初步说明一些问题,所以对此将继续保持密切关注。
“不过从胰岛替代的角度来说,哪怕只是减少胰岛素的使用,说明植入的再生胰岛也是能够分泌胰岛素的,可以起到补充和调节作用。不能完全停药大概率是因为再生胰岛的移植量或存活量还不够,但这是能够调整的。有些临床之所以做得好,可能是前期这个量摸得更好更准。”李琴告诉《科创板日报》记者。
▌距离全面应用还需哪些突破?
尽管iPSC技术在糖尿病治疗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但在段铮看来,这种治疗离真正的治愈还是有一定距离。
"我们认为的‘治愈’是患者在治疗以后,就可以完全像正常人一样,但实际上并非如此。”他说,一方面,即使治疗后可以不再口服降糖药或打胰岛素,但为了保护移植的胰岛细胞免受免疫排斥,患者在手术之后通常还需要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
“和iPSC干细胞治疗颅内神经系统疾病,一般只需要服用6-12个月的免疫抑制剂不同,iPSC再生胰岛移植治疗1型糖尿病往往需要服用更长时间的免疫抑制剂。如果一直服用免疫抑制剂,可能也会带来一些其他问题,包括容易感染等。”李琴告诉《科创板日报》记者。

这样一来,对于患者来说,就需要全面评估治疗的获益和风险。而通过公开报道,我们也可以看到,接受这种全新疗法的几名中国患者的病情都比较严重,包括曾接受过肾移植,长期依赖胰岛素但血糖控制依然不佳,曾多次出现危及生命的低血糖状态等。
“除此之外,患者接受一次治疗后也不是一劳永逸了。”段铮进一步向《科创板日报》记者指出,尽管服用免疫抑制剂可以最大程度地保护新植入的胰岛细胞,但它们依然会因免疫系统的攻击而逐渐减少,因此患者往往就需要再次移植。
“而再次移植之后,效果是否会像首次移植那样好,免疫系统是否会因此产生不同的免疫反应,这些依然还是未知。”段铮说道。
更重要的是,由于iPSC的生成和分化技术复杂,因此成本高昂,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可能一次移植的费用就已经难以负担,更别说是反复移植。
李琴告诉《科创板日报》记者,除了糖尿病以外,现在iPSC技术在心血管疾病(如中风偏瘫)、神经退行性疾病(如帕金森等)、眼科儿科等领域都有很多的研究。尽管业界热情很高,但在她看来,目前不少产品的成本都还比较高。
“事实上,不止是糖尿病,iPSC干细胞治疗其他很多疾病都会面临成本的问题,比如有人用iPSC来源的再生毛囊治疗脱发,但一次治疗可能就要上百万。还有研究人员利用iPSC技术破解了血小板量产难题,成本同样非常之高。”李琴表示。
作为一项年轻又极具潜力的前沿生物技术,段铮赞同这项技术距离全面广泛应用还需要时间,但他对于iPSC治疗糖尿病的远期前景依旧看好。
“就像单克隆抗体技术,这同样是生物技术领域的一项重大突破,曾获得1984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但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单克隆抗体药物的价格越来越平民化,如今已经得到很好的普及。”段铮说。